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第一届安徽省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英语翻译:The First Anhui Competition of Tran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Students
赛项组别:本科
二、赛项涵盖的专业
1.交通运输类(0818)专业
交通运输(081801)专业
交通工程(081802)专业
航海技术(081803K)专业
轮机工程(081804K)专业
飞行技术(081805K)专业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081806T)专业
2.计算机类(0809)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专业
软件工程(080902)专业
网络工程(080903)专业
物联网工程(080905)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080907T)专业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080909T)专业
3.电子信息类(0807)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080701)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702)
通信工程(080703)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080705)
信息工程(080706)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080710T)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080712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80714T)
电信工程及管理(080715T)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080716T)
4.电气类(0806)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080604T)
5.自动化类(0808)专业
自动化(080801)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080802T)
6.机械类专业(0802)
机械工程(080201)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080204)专业
工业设计(080205)专业
车辆工程(080207)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080208)专业
7.安全科学与工程类(0828)专业
安全工程(082901)专业
8.物流管理与工程类(1206)专业
物流管理(120601)专业
物流工程(120602)专业
9.土木类(0810)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081006T)专业
三、竞赛组织机构
(一)主办和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协办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具体负责专业水平测试赛的保障工作,包括场地、仪器设备、餐饮、安全、志愿者服务等。承办单位应成立由主管副校长为组长,教务部门和相关院系负责人为副组长的赛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指定一名赛事负责人,负责人联系方式应通报组委会和省教育厅高教处,以便工作联系。
各参赛高校在组委会和承办单位指导下参与竞赛工作,其竞赛组织工作由各校教务部门负责。各参赛高校应成立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负责人联系方式应通报组委会秘书处,以便工作联系。
(二)组委会
主任:储常连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执行主任:金会庆 安徽三联学院校长
副主任:梁祥君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张代胜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
吴德义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张树林 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委员:
张卫华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
欧阳名三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胡晓军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
冯忠祥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
何舒平 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
陈黎青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
刘晓东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院长
江 明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丁绪星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
王 芳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韦 璐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吴陵生 安徽三联学院交通工程学院院长
张萌萌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院长
(三)专家委员会
主任:张卫华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
委员:
陈无畏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
欧阳名三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胡晓军 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
冯忠祥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
李学俊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何舒平 安徽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
杨鹭怡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无人机系教授
尹成龙 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
刘晓东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院长
江 明 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丁绪星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
韦 璐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吕新生 安徽三联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吴陵生 安徽三联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教授
方 敏 安徽三联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于明进 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教授
张萌萌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授
(四)仲裁委员会
主 任:张代胜 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
副主任:吴德义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五)组委会秘书处
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安徽三联学院
秘书长:蔡文芬
秘书:凤鹏飞、占海文、李燕
四、大赛目的
安徽省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是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学科竞赛,是面向全省本科学生的学业水平竞赛活动。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展现我省在校大学生交通科技创新与实践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我省高校大学生交通科技活动的开展,加强高校间交通科技文化的交流,更好地服务我省交通科技应用,并为省内高校开展专业评估提供重要支撑。
五、大赛主题
本届大赛以“智慧交通”为主题,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意识,提高科学素养,鼓励省内各高校积极选拨优秀作品参赛,从多元化角度展示学生对现代智慧交通发展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方案。
六、参赛作品说明
(一)作品范围
参赛作品必须是与主题相关,有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参赛作品形式应具有完整性,包括设计图纸、研究报告、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等。所有作品应为原创,填写申报书并且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研究报告或论文必须按照大赛规定的格式样板进行调整,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二)作品范围与分组情况
作品内容涵盖与智慧交通相关的车辆、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方向,根据作品研究领域分设四个竞赛小组:
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3.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及其它
4.大数据下的交通仿真
七、参赛方式
1.学生以课题小组形式向所在学校报名参赛,每小组成员限定2-5人。大赛只接受以参赛单位名义推荐的作品,不接受个人的参赛申请。
2.每件作品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作品不能超过2组,指导教师不得作为评审成员评审作品。如作品获奖,将在获奖证书上刊印指导老师姓名。
3.各参赛高校自行组织校级竞赛,组织专家对本校学生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和排序,并对推荐作品进行准确的竞赛小组分类,于规定时间内向大赛组委会推荐本校作品,每个学校提交作品的数量最多为4组,承办学校最多提交作品的数量不超过6组。
4.承办单位对提交作品组织初评和决赛。初评采用匿名函评形式进行,选出一定数量的作品入围决赛。进入决赛的参赛小组需要向大赛秘书处提交作品论文或研究报告。
八、大赛时间安排
序号 | 时 间 | 事 项 | 负责单位 |
1 | 2019年5月中旬 | 发送大赛邀请函 | 承办单位 |
2 | 2019年7月上旬 | 分阶段发布参赛学校信息 | 承办单位 |
3 | 2019年9月上旬 | 大赛邀请函回执 | 参赛学校 |
4 | 2019年10月上旬 | 报送参赛作品进展资料 | 参赛学校 |
5 | 2019年10月中旬 | 分阶段发布参赛学校参赛及作品进展情况 | 承办单位 |
6 | 2019年11月上旬 | 提交参赛作品 | 承办单位 |
7 | 2019年11月中旬 | 初步遴选并公布入选决赛作品名单 | 承办单位 |
8 | 2019年11月下旬 | 准备作品说明书及相关文档 | 参赛学校 |
9 | 2019年11月底12月初 | 开幕式、决赛答辩、颁奖及闭幕式 | 承办单位 |
九、大赛作品评审办法
1.作品遴选阶段:各高校在相应时间内自行组织校级选拔赛,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向大赛推荐优秀作品。
2.初评阶段:承办单位组织专家对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函评,并按照竞赛小组分类进行评审,综合考虑参赛作品对大赛主题的响应程度和作品自身质量,评选一定数量作品入围决赛;大赛的一、二、三等奖在入围决赛的作品中产生。
3.决赛阶段:进入决赛的作品必须制作各自作品的宣传海报提交给大赛组委会。决赛采用公开答辩形式,拟按竞赛小组分组答辩,答辩小组评委由3-5位专家组成,分别按参赛作品比例推荐出一、二、三等奖候选名单;大赛组委会聘请有关专家组成答辩评委会,答辩评委会成员不少于5人,负责审议、确定最终获奖名单。
4.决赛阶段的答辩流程:
各参赛小组事先制作好幻灯片并提前准备好参赛作品参加答辩,答辩分为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参赛小组代表向评委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突出作品重点内容和创新之处,提倡实物模型、软件仿真进行现场演示。
第二环节:回答专家和评委的提问。
注意:两个环节共10分钟(第一环节不超过4分钟),超时停止答辩。
十、参赛学校向承办单位报送资料安排
序号 | 文件 | 报送时间 | 说明 | 备注 |
1 | 邀请函回执 | 2019年9月20日之前 |
| 邮寄、传真或电邮 |
2 | 参赛作品进展情况 | 2019年9月21日—11月5日 | 作品简报 | 电邮 |
3 | 参赛作品推荐表 | 需要对作品进行分类、排序 | 邮寄或传真 | |
4 | 参赛作品申报书 |
| 邮寄 | |
5 | 参赛作品说明文档(包括论文) | 需要打印版和电子版 | 邮寄和电邮 | |
6 | 原创声明书及作品使用授权书 | 打印版 | 邮寄 | |
7 | 参赛作品说明书、相关文档(可选) | 2019年11月6日—10日 | 打印版 | 报到时提交 |
8 | 入选决赛小组提交作品宣传海报 | 2019年11月30日前 | 各参赛小组制作 | 提交大赛组委会 |
十一、奖项设置
1.测试赛依据参赛选手个人成绩按专业类别评定一、二、三等奖。各奖项获奖比例大致为: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2.为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这一活动,对所有参赛选手颁发“成功参赛”证书。
3.按省教育厅指示精神,参赛各学校、各专业的成绩将作为开展高校专业评估的重要支撑材料。
十二、赛项安全
(一)安全管理
赛事安全是竞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赛事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竞赛组委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竞赛期间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安全圆满落幕。
水平测试赛期间,组委会会同承办高校和参赛高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承办高校和参赛高校与组委会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2.承办高校负责场地、器件耗材、技术保障、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安全工作;并安排志愿者负责安保工作,确保竞赛工作顺利完成。承办高校教务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承办高校领导负有安全工作直接领导责任。
3.各参赛高校负责本单位参赛人员安全管理。各高校必须根据参赛学生数量指定竞赛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带队,并为所有参赛师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尤其是异地参赛的高校,竞赛负责人和带队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参赛学生旅途、赛前和赛后的安全管理和保障工作,确保在安全问题上万无一失。竞赛负责人是各高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各高校教务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负有安全工作直接领导责任。
(二)后勤保障管理
各参赛高校负责参赛师生参赛期间差旅等费用开支。组委会协调承办高校在测试赛期间为参赛师生提供午餐。
(三)组织责任
各参赛高校大赛负责人应按组委会要求在规定时间节点完成应参赛学生名单上报、参赛学生组织、以及带领参赛选手报名检录等。大赛负责人即为本校的竞赛联络人,负责与组委会秘书处沟通联系。
(四)应急处理
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大赛秘书处,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大赛秘书处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并上报大赛组委会。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否停赛由竞赛组委会决定。
十三、申诉与仲裁
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大赛组委会聘请交通运输学科和行业的专家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负责大赛作品评审工作;设立大赛仲裁委员会对竞赛过程中的争议提出处理意见,做出仲裁,按照回避原则,每校推荐1名老师参加仲裁委员会;设立大赛监督委员会,对整个比赛过程进行监督,每校推荐1名指导老师参加监督委员会。仲裁由仲裁委员会现场进行一轮仲裁,对比赛结果有异议的队伍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述,申述时间为5个工作日。
十四、大赛观摩
大赛设置观摩区域,向媒体、企业代表、院校师生及家长等社会公众开放,不允许有大声喧哗等影响参赛选手竞赛的行为发生。指导教师不能进入赛场内指导,可以观摩。赛场外设立展览展示区域,设专人接待讲解。
为保证大赛顺利进行,在观摩期间应遵循以下规则:
1.除与竞赛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裁判员、参赛选手外,其余人员均为观摩观众。
2.请勿在选手准备或比赛中交谈或欢呼;请勿对选手打手势,包括哑语沟通等明示、暗示行为,禁止鼓掌喝彩等发出声音的行为。
3.请勿在观摩比赛时使用相机、摄影机等一切对比赛正常进行造成干扰的带有闪光灯及快门音的设备。
4.不得违反大赛规定的各项纪律。请站在规划的观摩席或者安全线以外观看比赛,并遵循赛场内工作人员和竞赛裁判人员的指挥,不得有围攻裁判员、选手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
5.请务必保持赛场清洁,禁止将无盖饮料带入室内,请勿随手乱扔垃圾等杂物。
6.为确保选手正常比赛,观众席内严禁携带手机及其他任何通讯工具,违者除将本人驱逐出观摩场地外,还将视情况严重程度对所在代表队的选手的成绩进行扣分直至取消比赛资格。
7.如果对成绩产生质疑的,请通过各参赛队领队向组委会仲裁委员会提出,不得在比赛现场发言。
十五、大赛录像
1.赛场内部署无盲点录像设备,能全程实时录制赛场情况;
2.多机位拍摄开闭幕式,制作优秀选手采访、优秀指导教师采访、裁判专家点评和企业人士采访视频资料,突出赛项的技能重点与优势特色。为宣传、仲裁、资源转化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料。
十六、联系方式
组委会秘书处地址:安徽合肥市经开区合安路47号安徽三联学院
邮 编:230601
联 系 人:凤鹏飞 手机:13339287536
孙 燕 手机:18356067886
电 话:0551-63682109
传 真:0551-63830790
电子邮箱:jtaq_sl@163.com
大赛网址:http://atctrans.slu.edu.cn
以上未尽事宜,解释权及修改权归大赛组委会。